文/夏青
编辑/Tina
校对/Rita
策划/Eason
2022年初,《“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布,提出“要加大IT行业的国产化,实现自主研发和自主可控”;9月底,“国资委发文,对国央企信息化系统的信创国产化改造进行全面指导”的消息不胫而走。政策助推下,国内信创行业开始出现订单放量、甚至暴涨趋势。
据第一新声研究部分析,国内信创行业生态已进入快速裂变期,市场招投标数据大幅增长,多个细分赛道进入爆发前夜。
“2+8+N”行业中,党政机关已完成信创试点应用,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央国企市场则进入加速采购期:以金融、电信、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已形成共识,加快多个环节的信创采购与替换节奏。四大领域中,硬件(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硬件)市场首先迎来井喷,由其所触发的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招投标数量也逐渐开始放量。
国内信创行业是否已进入全面放量期?企业在进行信创替换过程中遇到哪些痛点?未来3-5年,行业又会出现哪些新趋势?什么样的企业能在竞争中拔得头筹?
对此,第一新声邀请到万兴科技(300624.SZ)副总裁张铮、司库立方创始人兼CEO李静、沃趣科技CTO魏兴华、劳勤CGO史琦、明源云集团信创负责人汪敬松、统信软件高级副总经理&CTO张磊。几位受访者从各自赛道出发,解构国内信创行业的现状与痛点,尝试解答前述问题。
2020年,央行成立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第一批“金融信创解决方案”出现,各行业纷纷在不同环节、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上线信创解决方案。至此,国内迎来了信创产业规模化应用实践元年。
行至今日,根据第一新声研究部分析预测,2023 年信创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8710.59亿元,到2025 年达到33777.02亿元;2020年-2025年间,产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6.99%。
其中,在2022年国内信创整体市场中,基础设施、应用软件、基础软件、信息安全四大领域的规模占比分别为54.54%、37.08%、6.49%、1.89%。
现阶段,国内信创产业四大领域的订单规模及需求增速,与市场规模占比情况有一定出入。据第一新声采访调研,以CPU、GPU为主的基础设施的市场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由其所触发的对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的需求也陆续开始放量。具体来看,市场对信创产业四大领域的需求增长的特点及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基础设施的需求空间最大,替换趋势最为明显。在多为受访者看来,信创的核心需求点在基础设施领域。对于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产品的需求,则是基于基础设施而来的“衍生需求”。
“基础设施就像信创的‘地基’,地基要夯实。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软件等软硬件产品作为上层建筑,它们的改造都是基于‘地基’进行的。但在决策阶段,企业有时为了兼顾改造成本与难度,也会针对‘适配环境’的问题,调研咨询一些已采购部署的应用软件厂商,比如:使用劳勤系统的企业在进行信创改造时,会格外关注劳勤已经兼容的硬件、数据库等生态厂商。”劳勤CGO史琦解释道。
其二,应用软件市场规模的增速仅次于基础设施。
一方面,为快速实现信创替换,企业会将原有的软硬件替换为信创产品,而应用软件产品覆盖面广,国产厂商参与程度深,需要替换的设备量自然较多。
“尤其是基础办公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积极信号,进入全面放量阶段。这两年,我们先后收获了中国联通、南方电网等大型央国企订单,不久前又中标了央企联合采购,同时也有不少同行业的厂商中标了不同的软件包。” 万兴科技副总裁张铮回忆道。据介绍,万兴科技是中国数字创意软件领域产品覆盖面广、营收体量大、全球化程度高的A股上市公司,业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用户超15亿,被视为中国版Adobe。目前万兴科技为企业级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数字文档、绘图创意、设计协同、视频创意软件产品及服务,旗下拥有亿图、墨刀、万兴PDF、万兴喵影等明星产品。
另一方面,政策明确、且关乎企业命脉的应用软件,也极大助推了整个应用软件市场的增长。
“在信创的诸多细分赛道中,司库是唯一一个由国资委单独发文,制定了行业规则、验收标准及验收时间的赛道。不仅如此,司库跟现金流密切相关,它是贯穿整个企业最大的信息中心和管理软件,而且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资金管理。因此,以司库为代表的这一类应用软件需求会相对前置。” 司库立方创始人兼CEO李静说道。
其三,信息安全的市场规模及其占比在未来会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内企业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加之软硬件产品购买逻辑的变化,信息安全产品作为单独产品被购买和使用的频次、客单价都会大幅提升。
“过去,国内IT行业的购买逻辑是‘买一赠一’的打包式服务,主要模式是‘硬件/定制+服务’。比如我买一个主机、一个硬件,会送应用软件、信息安全产品软件作为配套软件服务。为了追求性价比,配套服务的价格肯定不能超过主体产品/服务。” 明源云集团信创负责人汪敬松解释道。
其四,基础软件行业市场规模增长有限,尚未进入快速放量期。以数据库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改造,会涉及到业务逻辑,因此替换成本高,市场增长有限;操作系统、中间件等仅限于IT层面改造的细分赛道中,仅是头部厂商在快速增长。
“数据库行业的改造难度要比芯片、操作系统等赛道高,因为它不但涉及数据库本身,还涉及到了上层的业务改造,业务需要按照按照新的数据库语法重新编写业务逻辑。现阶段,很多国内大型企业的业务都不是自己写的,由第三方isv提供,因此,业务重写、数据库选型、数据的平稳迁移等都需要第三方参与评估,这些成本都是影响数据库行业信创替换的较大痛点。” 沃趣科技CTO魏兴华解释道。
从整体看,这样的增长规律也直接映射到招投标数据上。据第一新声研究部分析,2022年,信创产业整体的招投标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占比44.43%,应用软件占比37.54%,信息安全占比9.58%,基础软件占比8.45%。
影响招投标数据的最直观因素是政策, “2+8+N”行业在进行信创产品采购时的逻辑是:有政策文件强调替换,厂商产品符合一定技术标准。
在这样的采购逻辑主导下,央国企、金融、医疗、电信、能源等行业,是现阶段国内信创需求最大、订单增长最快、应用落地最多的前几大行业。
据第一新声研究部分析,现阶段,有37.5%的企业尚处于信创的初步探索阶段,约56.25%企业进入应用实践阶段,仅有6.25%的企业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从建设周期看,统信软件高级副总经理&CTO张磊表示,操作系统的全面深化仍需要至少五年;应用软件的全面深化,只有在基础设施、基础软件等环节全部完成后才会开启。
穿越周期、跃至下一个进程的最直接指标,是商业化成绩。现阶段,国内信创软硬件厂商攻略市场的核心在于洞察“客户心智”,精准捕捉其最核心诉求。据第一新声研究部调研,不同行业客户采购信创产品时的考量因素,集中在“信创适配兼容性”“产品性能”“实施交付能力”“行业应用案例”“数据安全能力”等维度,其中,企业对于“信创适配兼容性”的重视程度尤甚。
“‘2+8’中的每个行业我们几乎都涉足过,他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在系统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保持业务系统的连续性,以及看见系统本身在兼容性、安全性、易用性等质量方面的保证。操作系统厂商要做的就是在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的支点上,依靠跨操作系统与跨处理器架构的一揽子技术,解决用户的遗留系统迁移问题。”万兴科技副总裁张铮分析道。
以国内信创应用软件赛道为例,多数厂商都已围绕自身产品矩阵,完成了与主流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厂商等产品的兼容性认证。
劳动力管理软件厂商劳勤,就面向金融行业客户,围绕其WTS4.0平台劳动力管理平台中的人事模块、考勤管理、自助管理等模块,与麒麟、达梦、宝兰德等多家国产化信创厂商进行了产品兼容性认证。作为劳动力管理赛道最早布局信创的企业之一,劳勤不断筑牢信创生态优势,并持续打造技术领跑实力。
据第一新声观察,2020年底,国内软硬件厂商就开启过一小波与上下游厂商、国外软硬件产品做兼容性认证的风潮。随着信创兼容性认证风潮的二次来临,厂商们之间的“广泛连接”,为他们嫁接了诸如系统稳定性、数据的连续一致性等一系列优势。
然而,从整体来看,明源云集团信创负责人汪敬松,沃趣科技CTO魏兴华,以及劳勤CGO史琦均认为,国内信创行业仍处于“啃硬骨头”的阶段。根据第一新声采访调研,目前国内信创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国内信创主要增长行业仍为党政、金融、能源、电信等先发行业,其需求集中在基础设施端,订单量最高涨幅为30~40%。
“不同行业需求增速不一,教育、金融等‘2+8’行业增长较快、走得也比较靠前,能源也属于风口,他们的订单量最少呈两位数增长,而‘2+8’之外的行业只是小有起色。”明源云集团信创负责人汪敬松说道。
第二,整个信创行业有大量非标准化需求、难以复制的操作经验。今年,国内软件刚刚开启了与本地化复杂场景做适配的原始积累。这意味着每个用户在进行新老迁移时,遇到的问题都是独特的,与之对应的是,近七成的解决方案/操作经验无法复用。
“不谈信创,我们今年保守预计会有30%以上的增长,但今年信创会不会是增长主力?大概率不会。银行、证券这些先发行业,今年已经开始坚定的尝试往国产化走,但大部分信创项目做起来都伤筋动骨,要经历漫长的选型、适配、迁移、改造周期。而且很多的项目经验,也无法做到快速复制,有行业属性和业务属性。我们也在慢慢适应用户的本地化场景,这种情况逐渐会改善,预计明后年有希望进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项目经验可以复制。”沃趣科技CTO魏兴华说道。
第三,企业开展信创项目的区别之处在于:替换节奏、替换场景不同。企业进行信创替换的核心场景既包括新构建的数字化场景,又包括替换、补齐原有系统。节奏上,对信创迫切程度高的企业会直接替换原有非信创系统,迫切度相对低的企业则会重视成本、分步替换。
“新构建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在地产行业,有的企业可能已经做了ERP,但没做数据服务,这就是新数字化场景——数据类服务场景。这样从硬件、软件到信息安全,全部都要换。也有另一种企业,它的ERP系统中缺少供应链环节,补齐供应链就是它的新场景。”明源云集团信创负责人汪敬松分析道。
“劳勤是劳动力管理行业中最早布局信创的厂商之一,在劳动力管理信创中,企业一般会根据信创改造的迫切程度高低,选择全部替换掉过去一直使用但尚未支持信创的软/硬件,或采取‘分步替换’等更易落地的方式。”劳勤CGO史琦补充道。
从市场格局看,部分行业被海外厂商垄断的现象仍旧存在。根据第一新声研究部调研,在CPU、EUV光刻机、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等重要细分市场中,国外厂商产品市占率超90%。例如在金融等行业中,海外厂商占据了核心事务型数据库90%以上市场份额,仅Oracle一家就近60%。
实际上,与3年前的信创元年相比,国内信创软硬件厂商在兼容适配性、性价比、集成场景的深度与广度,以及行业know-how等方面,已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尤其头部厂商的产品、技术和商业化表现颇为亮眼。
在基础软件行业,目前国产操作系统正在多个行业快速渗透、扩张。其中,国内桌面端操作系统行业龙头统信UOS,已实现了国产平台装机量超500万、生态适配突破100万的成绩,其所服务的客户则覆盖了超70%的党政机关、45%+的央国企、65%+的部委,以及85%+的金融行业企业。
然而,即便是龙头,尚且难以达到与国外厂商分庭抗礼的水平。现阶段,Windows、Mac OS等海外操作系统厂商,仍旧占了国内市场超95%的份额。根据第一新声采访调研,当前,国内信创行业面临的来自产品、生态、人才等多个方面的痛点,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其一,企业业务场景日趋复杂,信创厂商面临挑战。随着业务的快速增长,多源异构的海量数据,难以用数据量化的复杂场景,都是摆在信创厂商面前的难题。
“劳勤深耕行业20余年,曾帮助许多大型企业解决了复杂的劳动力管理问题,以我们客户某全球知名乳制品供应商为例:作为一家拥有超4万名员工、实行‘多地点’办公的企业,它在劳动力管理数字化过程中,遇到企业人员协同部署方面的难题。比如:位于不同地点的员工在怎么打卡?出勤情况怎么量化?不同制度、班次的工时如何计算?面对海量员工,排班怎样进行?日益复杂的业务场景和在数字化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厂商的实施经验和产品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劳勤CGO史琦分析道。
“企业的一切运转活动都最终表现为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而这一切相关的动作都会反映在银行账户流水上。同时,手动对账、数据大屏又存在数据时效性差、周期长、易被篡改等问题。另一边,企业内部报销、对公付款等数据管理也自成一派,资金流与业务流无法一一对应,数据孤岛的问题也就愈演愈烈。司库立方的银企直联能够一边链接企业的应收应付诉求,一边链接银行获取现金流流水和交易凭证,让资金管理真正做到更高效。”司库立方创始人兼CEO李静分析道。